info_public@xmu.edu.cn +86 592 2580110
【海韵讲座】2025年第12期 具身智能脑机接口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7日 14:43 点击:


主讲人:   张明君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时间:20250428日(星期一)11:00-12:00

报告地点:西部片区益海嘉里楼302会议室

报告摘要:

本讲座将介绍本实验室近期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聚焦自主研发可在自由移动生物体上进行实时神经交互的生物相容、多模态、模块化、无线双向脑机接口系统。包括八个系列的微创神经电极,三代可部署于电脑及手机端的神经信号采集、放大与无线传输系统,及神经信号压缩、检测与分类算法;特别是基于非线性神经动力学建模方法和数据驱动的信号分析技术,实现的多模态传感和基于纳米颗粒药物递送的多模态闭环神经调控算法等。目前已在鼠、巴马猪、犬和狨猴等多种模式动物上完成了实验验证,并在蝙蝠上开展了多模态传感(声音、运动与电生理)的具身智能脑机接口实验,探索蝙蝠的回声定位通讯机制。



报告人简介: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具身智能脑机接口与脑机智能融合、微纳米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工学博士、机械工程硕士、学士、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系统科学和数学/机器人学理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硕士、电子工程硕士;美国密苏里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在生物微纳吸附、微纳机器人驱动机理及生物兼容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过原创性成果,获国际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首次通过自组装技术研制出发光肽基纳米颗粒并用于药物载运和释放监测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编者按评价该研究“开创了肽光子学的前沿(The research idea paves the way for a new front in peptide opticsNews & Views, Nature Nanotechnology, Jan. 2016)”。其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 Device, 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IEEE Transactions等期刊,并被ScienceNature、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新闻、中国中央电视台和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在海底机器人能源高效跨尺度驱动理论、非传统海底机器人驱动和控制技术做出过原创性成果,获美国海军研究署青年科学家奖。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具身智能脑机接口、基于非线性神经动力学的脑机多模态建模及闭环调控,脑机智能融合的新方法、新理论及关键实现技术。

邀请人:人工智能系 张俊松教授


主讲人 张明君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
时间 2025-04-28 11:00:00 报告题目
首作者 People
职称 联系电话
邮箱 研究方向
主讲人简介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聘专家(创新A类)。主要从事具身智能脑机接口与脑机智能融合、微纳米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工学博士、机械工程硕士、学士、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系统科学和数学/机器人学理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硕士、电子工程硕士;美国密苏里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在生物微纳吸附、微纳机器人驱动机理及生物兼容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过原创性成果,获国际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首次通过自组装技术研制出发光肽基纳米颗粒并用于药物载运和释放监测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编者按评价该研究“开创了肽光子学的前沿(The research idea paves the way for a new front in peptide optics,News & Views, Nature Nanotechnology, Jan. 2016)”。其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 Device, 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IEEE Transactions等期刊,并被Science、Nature、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新闻、中国中央电视台和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在海底机器人能源高效跨尺度驱动理论、非传统海底机器人驱动和控制技术做出过原创性成果,获美国海军研究署青年科学家奖。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具身智能脑机接口、基于非线性神经动力学的脑机多模态建模及闭环调控,脑机智能融合的新方法、新理论及关键实现技术。 地点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信息学院3号楼302室
办公室 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