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洪学敏,男,1983年出生,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通信工程系副主任。2008年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入职厦门大学任副教授,2016年聘任教授。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它项目多项。曾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8),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4),厦门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1)。

在刚刚过去的厦门大学厦门大学2018年“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上,洪学敏老师的颁奖词是 :
“耐心,专注,全面,高效,是他的卓越能力; 幽默,博学,谦逊,绅士,是他的优秀品格。他用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突出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严肃而实用的专业知识,严谨而开放的研究方法,更是坚定大胆做事,低调温和做人的人生哲学。以情感激发情感,以人格影响人格,他是师者,更是人生引路人!”
语气温和,礼貌谦逊,一如平日里爱笑健谈,幽默风趣的洪老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高考失利 亦能成功逆袭
在高中的时候,洪老师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霸。但他不是那种只会读书,只有好成绩的学霸,足球书法、演讲辩论,他样样优秀,各种竞赛一个不落;同时是班干部,工作能力出色。即便如此,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在年段第一梯队,这使他成了同学眼中不折不扣的“神人”。
了解洪老师的人,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洪老师能做到如此“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不会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交给学习,但是在学习的时候,他却是百分之两百地投入。这种爱好广泛、专注投入的习惯和态度,也许正是洪老师日后很好地兼顾学习,工作,家庭的秘诀所在。
然而,学霸洪老师,却在高考的时候遭遇了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滑铁卢”。
高考那年,因为分数估计和志愿填报的误差,洪老师意外错失进入自己的第一志愿——清华大学的机会,最终进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然而洪老师并没有气馁。在本科阶段,他凭借自己超强的自律性,参加各种课外活动,非常充实多彩地度过了本科阶段,凭借自己觉得“还可以”的成绩拿了四年的奖学金,并在毕业的时候,经导师推荐,选择了英国的全额奖学金直博项目。
海外求学 锻造绅士品格
英国赫瑞—瓦特(Heriot-Watt University)大学,是一所要求严格的大学。在这所学校,想要拿到博士学位,平均要花4年或者更多的时间,而洪老师仅用三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以快于常人的速度拿到博士学位,洪老师自己的说法是:英国生活花费太高,学校只提供半额奖学金,所以他只能”逼迫“自己尽快完成学业(经历过一次转学)。将自己的优秀打趣为被生活所逼迫,更是体现出洪老师的幽默与淡然。
在读博期间,洪老师也曾通过各种方式打零工赚取生活费。但洪老师会在闲时翻出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在脑海里演算,在头脑风暴中建构学术之城。
博士毕业后,洪老师先后在加拿大、英国的博士后工作站 " 游学 " 了 3 年,最终回国,就职于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也许正是因为洪老师多年的海外求学与工作经历,让洪老师锻造出为人处世的绅士风格。不管是同事还是学生,洪老师都会以一种平等礼貌的方式来交流。他做事周全,尽量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跟学生开会的洪老师,会主动给学生倒水喝。
教学科研 原则之下创新
回到厦大就职的洪老师,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学霸属性,在33岁这年,他成了学院的正教授。
在厦大信息学院的同学和老师眼中,洪老师都是”零差评“的存在。课堂上的洪老师,幽默风趣,对待学生宽容平等,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与感受。洪老师一直致力于改变目前高校课堂学生知识接受率不高的现状,他利用自己在国外接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结合本校本院的教学实际,探索新式课堂教学,推动和发起了多项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了多项校级以及省级的认可表彰。
在科研工作中,洪老师之前参加了“中英科学桥—后4G移动通信系统研发”项目并担任项目的总协调员,该项目的目的是协力促进中英两国原创通信技术的产业化和标准化。而现在,洪老师主力研究国家核心产业——5G 移动通信。同时,他也关注语义通信的研究,即怎么让通信成为有效的沟通而不是机械地搬运数据。
洪老师不仅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上严谨投入,力求创新,在学生的科研培养方面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几乎所有洪老师的学生,在科研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得到洪老师认真的指导与反馈。即使这学期洪老师去马来西亚分校上课,但他依然每周组织自己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开会,了解研究进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规划方向。
在对学生的科研引导上,洪老师特别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做研究不要受限于任何人,也不要给自己设限,要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去探索,才能有新的研究角度与成果。
学术之余 热情真诚待人
课堂与学术之外的洪老师,跟所有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或者说,是朋友关系。走下讲台,走出实验室,不聊科研和学术,洪老师也会跟学生聊其他的一些事。如果是学生以后的规划,洪老师会以一个过来人、一个朋友的身份给与学生最真诚的建议;如果是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洪老师也会尽可能地帮助解决。
“接地气”,是学生对洪老师的另一个评价。他跟学生相处的时候,依然没有任何所谓的权威和“架子”,跟所有人交流都真诚而自然。
洪老师支持学生有自己的安排和规划,并会主动给学生提供学习或者锻炼的机会。他的这种支持和热情,给学生带来的帮助和影响是巨大的。这样的洪老师,更像是学生身边一个热情而睿智的引路人,这个身份甚至比他的老师身份更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身兼多职 凡事精益求精
现在,洪老师在学院学校担任多个职位,承担多项工作。在信息学院,洪老师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分管本科生教学的副主任;在学校,洪老师刚刚在学校教务处完成为期一年的副处长挂职锻炼;平时他还是大实验室团队学生事务的负责人。
尽管担任了多项工作,但洪老师对待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从来不在工作上打任何折扣。担任系副主任的他,十分关心本科段的课程与学分设置,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加以优化;担任教务处副处长的他,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而作为在实验室大团队中负责学生管理的他,指导和关心实验室各项学生活动,让实验室既能严肃认真搞科研,又能活泼热闹搞活动。
除了在学校里的这些工作和事务,洪老师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是一位好父亲。他总能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照顾好家人。
辛苦忙碌 仍存赤子之心
在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之下,洪老师依然保留着一颗纯真的心。他一直设想着,将信息学科和高等教育学科结合起来,促进一场高等教育的改革,将国内高校的课堂变得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能真正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了推动并实现这一设想,洪老师与几位老师和同学一起发起了一个长期的、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项目,就是洪老师在获奖感言(附文末)中提到的——开源大学。
在今年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洪老师指导开源大学项目参加比赛。在校赛前一天的团队会议上,各成员都在紧张地准备着最终的比赛材料,梳理着项目并不成熟的商业逻辑。但就在最终定稿时,洪老师沉默了一会儿后说:“总是说商业逻辑,说技术爆点,如果我们都去迎合这些的话,那我们的梦想往哪儿搁?”
原来,多年忙碌而繁琐的教研和行政工作,并没有磨灭他内心的梦想,他依然在努力的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想法,在现实和梦想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正如信息学院前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主任唐余亮老师评价的一样,洪老师“风华正茂,青春有为”!

洪学敏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优秀而真实、“奢华”而低调的人。最受学生喜爱,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号,而是学生对他最真切的感受和评价。
在学生眼里,洪老师时而是完美的男神,时而是严肃的师者,时而是温和的科研伙伴,时而是幽默的朋友,时而又是真实朴素的身边人...
学生眼中的洪老师
本科生 张炜程:
洪学敏老师是一位对学生耐心教导循循善诱的老师,当我们在学习中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他总是耐心为我们解答,一脸温暖的笑容总是让我们觉得很亲切很安心。
研究生 林艳彬:
洪学敏老师为人谦逊有礼,待学生如自己的亲人一般,我们和老师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学术上,洪老师很严谨,总是可以提出有见到的新颖想法启发我们;生活上,老师和我们打成一片,很接地气~我们尊敬爱戴我们的洪老师!
研究生 陈海鹏:
洪老师是一位令我十分敬重与钦佩的老师,在平时生活中,他诙谐幽默,与学生们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在科研学习时,他严谨认真,总能用犀利且全局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告诉我们自己的想法的局限性,同时为我们指明一条学习的道路。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既能保持着对科研的无限热爱,又能平衡好家人、学生、同事之间关系的老师。人生能遇到这样一位导师实属难得,老师就是我前行的榜样。
研究生 林元堃:
洪学敏老师人帅,学问渊博,上课幽默风趣,歌声余音绕梁。他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他对学生们展现的亲和力以及学术上的高深造诣让人惊叹,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与尊敬。
博士生 王阳:
洪学敏老师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年轻教师,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爱戴的好老师。在教学上,他认真负责,在课堂上不仅生动灵活地教授专业知识,而且教我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科研上,他保持了激情和严谨,做出了许多优秀的成果,而且他给予学生很多指导,使学生也在科研上取得了好成绩;在生活上,他幽默风趣,与学生相处如朋友一般,而且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他总能主动地、热情地帮助学生。同时,他也为家庭付出了很多,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总之,洪老师不仅是我们学习科研上的导师,还是我们人生的导师,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博士生 卢宝山:
洪老师温文尔雅,待人十分真诚,平日经常关心询问学生科研进展,能在大方向上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十分认真耐心解答学生疑问。课题组人数众多,需要老师主持解决的问题很多。科研上重担在肩,但老师都能从容应对,这也是我十分敬佩的一点。印象中,老师经常工作得很晚才吃晚饭,忘我的工作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此,也希望老师多保重身体,工作顺利!
漫漫求学路,正是因为有了像洪学敏老师这样的引导者,学生的科研之路才有了更多的光亮和方向。“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之于洪学敏老师,是迟来的认可,是真正的实至名归!
附:洪学敏老师的获奖感言
能够获得同学们的认可,我特别的高兴,也深深地感谢我到厦大这几年来,不断地帮助、支持我的老师、同学和领导们。对我而言,这项荣誉是一个莫大的鼓励,但它也加强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担忧。
这个担忧是一个矛盾,即面对竞争激烈的未来,同学们日益增长的对传道、授业、解惑的需求,和我自身有限的个人能力之间的矛盾。在如今的信息社会,知识触手可得。讲基础知识,我没有慕课上的名师名嘴讲得好;讲前沿知识,我没有TED上的专家大神讲得精;讲应用知识,我没有长年工作在行业一线的行业精英讲得透。论知识的全面性,我远远比不上维基百科和搜索引擎;论知识的趣味性,我比不上知乎网友。设想一下,如果我没有考勤、考试、评分这些特权,在众多的知识获取渠道里,我会是同学们的第几个选项呢?我的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又有多大呢?
To be or Not to be, 这是一个问题。我的选择是to be, 而且不仅仅要to be, 更要“2B”到底。所以,我和几位老师同学在年初的时候,启动了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项目,叫做开源大学。
开源大学的使命,是要塑造这么一批理想的大学老师。他首先要是循循善诱的教学大师;其次要是造诣深厚的领域专家,此外,还得有点段子手的气质,以活跃课堂气氛;一开口,最好就能是CCTV标准普通话或者伦敦腔,当然了,颜值即正义,也是万万不可少的。
你可能觉得我在开玩笑,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遥远。只需要大家稍微拓展一下对大学教师这个职业和对大学课堂的想象。
开源大学的想象是这样的:个体的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演,他们退居幕后,成为导演。但他可以把名师、专家、行业精英、段子手等一一请到课堂上来,几段制作精良的视频或文字,就足以实现这些邀请。所以,开源大学是一个信息平台,目的是把来自全社会的点滴的知识精华进行汇聚、评审、梳理,并最终形成精良的教学素材,供大学老师们灵活地选取、使用。这些汇聚了社会精华的教学素材是最好的传递思想和知识的媒介,是虚拟的大学老师,是打破了个人局限性的大学老师。
当一位个体老师走上神圣的三尺讲台,他可以从表演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到前期的教学设计,中期的教学互动和后期的教学评价这些层面上来,而在他身后,有全社会的开源力量在支持他。
开源大学是一个尚不成熟的教学设想,借助这个机会,我想抛砖引玉,邀请更多有兴趣的老师、同学参与到这个设想的讨论和建设中来,我的微信号是18650166885,或者可以从网上搜到我的邮箱,欢迎大家联系我。
最后,再次感谢同学和学校对我的认可和鼓励!
图:胡健
文:王燕宁
宣传中心 在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