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下午,信息学院举行2024年院风学风总结表彰大会,回顾一年来学风建设历程,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全院师生员工为涵养更加优良的育人生态,推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实现一流信息学院建设目标不懈奋斗。院党委书记刘弢讲话。院长向乔宣读表彰决定。院党委副书记薛志平作总结报告。院党委副书记龙坚毅主持。
信息学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长期以来,学院党委牢牢把握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工科人才培养规律和大思政工作规律,在凝聚育人力量、拓宽育人途径、精塑育人品牌等方面下足功夫,探索建立符合信息学科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科发展特点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学院党委研究制定了《关于落实卓越学风提升计划的工作方案》,进一步突出学风建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推进专任教师、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三线联动”,院风、教风、学风“三风齐抓”,通过实施“思想强信、学涯启信、勤学智信、朋辈援信、拔尖创信、就业优信、润心嘉信”七大工程,出台打卡自习、朋辈辅导等一系列硬招实招新招,打出卓越学风建设“组合拳”,构建具有信息学科特色的育人生态,学院学风建设关键指标显著向好。


2024年,全院共有700多名师生获得院风学风各级各类表彰和荣誉。会上,院领导、学院奖学金捐赠代表为其中获得2024年度“优秀班主任”的老师和获得2024年度各项院级奖学金的学生颁奖。

获得表彰的师生代表上台发言,分享体会、交流经验。
今年,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主任孙海信担任2024级电子信息本科10班班主任。在他的陪伴、指导下,本科10班在厦门大学2024年“网络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中荣获“十佳网络文明班级”“优良学风建设试点班级”“最具人气班级”称号,这也是翔安校区唯一入选的班级。孙海信深情地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着眼长远、久久为功的事业,需要有浓浓的育人情怀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对学生温暖相待,更需要与本科生导师、辅导员、教学秘书的通力协作。同学们的蜕变和成长,是班主任最大的成就、最暖的收获。
中国大学生国际创新大赛国赛银奖团队代表、2022级本科生谢晓燕说,备赛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是一次心灵成长的旅程。每一次头脑风暴、每一次熬夜奋战,都让团队更加团结、默契。一场比赛下来,我与指导老师不仅是战友,更是好友。希望同学们尽可能多的参加团队型大赛,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锻炼自我、展示才华、结交朋友的广阔平台。
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翔安校区“学术之星”、2022级硕士研究生杨丹妮表示,科研不仅是个人对知识的探索,而且是要致力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验室的日子里,每一次灵感闪现、每一次问题解决,都让我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正是科研中遇到的这些挑战和困难,让我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坚持,如何从失败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更成熟。
2023-2024学年“优秀朋辈导师”获得者代表、2022级本科生赵家宇用“探索”来总结朋辈帮扶历程,分享帮扶经验。他说,从“小白”到优秀,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朋辈导师。希望我的探索,能让更多的朋辈导师做得更好,帮助更多同学树立信心、克服畏难,在学习之路上走得更顺更远。

刘弢代表学院党委,向取得各项优异成绩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老师为同学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院风学风建设是建设一流信息学院的核心要务,是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培育优秀学院文化,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重要抓手,更是信息学院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学术生态的目标追求。一年来,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信息学院的院风学风建设呈现出全新形象,彰显了勃勃生机,增强了全院上下坚定不移、常抓不懈加强院风学风建设的信心与决心。
刘弢强调,信息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年轻,有朝气,绝大多数班子成员都是活跃在教书育人一线的青年教师,他们乐教爱生,身体力行地为同学们提供着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成长指导。新的一年,信息学院将以人才培养工作为重要抓手,继续探索构建符合信息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规律的学生工作体系和育人格局。相信在新班子的统筹谋划下,在全员老师的精心辅导帮助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院风学风会得到更大的提升,各位同学会收获新的更好的成长,各位老师在教学相长中会收获新的更多的进步。信息学院在新一年创建一流信息学院,打造一流信息学科的道路上,会走得更加扎实,更加坚定,取得更大成绩。
学院院系领导,奖学金捐赠代表,本科生班主任代表,获奖师生代表,教学秘书、辅导员和2024级学生参加活动。
(信息学院)